亚博取款非常快: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永定23年的“红旗不倒”,留下了“遍地红色”的“宝贵财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共和国土地革命摇篮、共和国法制摇篮、共和国红色金融摇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实践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的核心枢纽,是新中国首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同志的故乡,是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同时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故里。7月28号,土木工程学院党史学习实践团赴永定金砂乡开展“永远跟党走”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考察调研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
01
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
7月28号上午
土木工程学院党史学习实践团
来到龙岩永定金砂乡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
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
党史学习实践团到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
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馆口
讲解员带领队员们参观纪念馆
研学中央红色交通线精神
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分3个展室进行布展,展陈内容分三大块:一是建立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历史背景;二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的运行;三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的特殊贡献。在纪念馆中,实践队队员们了解了建立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历史背景、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央红色交通线的特殊贡献。中央红色交通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这条生命线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在考察调研活动中,实践队队员们感受到了广大革命先辈和人民群众不惧牺牲的伟大精神。
讲解员讲解中央红色交通线形成发展
讲解员介绍中央红色交通线领导人
队员了解中央红色交通线的故事
队员们了解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先辈们
中央红色交通线二
中央红色交通线一
永定伯公凹党史学习“微党课”
在第三展室,土木工程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林森茂为实践团现场开展永定伯公凹党史学习“微党课”,讲解发生在交通线上“一盏灯、三块银元、七烈士”的感人故事。“家园被毁、亲人被杀,敌人的凶残行为并没有恐吓住伯公凹群众,他们仍然坚持心中的那份革命信仰。从1930年到红军长征前,这条交通线护送了260多位领导干部及6000多担的物质到中央苏区,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这条交通线被毛泽东赞誉为 “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实践团队员纷纷表示,没有这些烈士的牺牲,没有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哪里会有今天我们的美好的生活,我们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信仰之灯
林森茂老师给队员们上党史学习“微党课”
党史学习“微党课”现场
重温入党誓词,赓续红色血脉
最后,在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入党誓词宣誓处, 土木工程学院党史学习实践团全体成员在土木工程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林森茂的带领下,右手握拳,庄严宣誓,重温了入党誓词,在党旗下接受心灵的净化和洗礼,牢记共产党员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向我们伟大的党致敬,进一步激励自己在人生的新征程中努力奋斗,奉献祖国、服务人民,以实际行动恪守对党的承诺,立足本职、争当先锋。
重温入党誓词
重温入党誓词
02
红色金砂小镇
紧接着
土木工程学院党史学习实践团
来到金砂红色小镇
党史学习实践团来到金砂红色小镇
金砂红色小镇街景
金砂红色小镇街景
03
《一段残墙,一座丰碑》
--张鼎丞故居
张鼎丞(1898-1981),龙岩市永定区金砂乡西田村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首任省委书记、省长;第一、二、三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七至十一届的中央委员。
张鼎丞故居
1928年6月底7月初,张鼎丞在永定策划和领导了福建省革命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农民武装暴动。永定暴动发生后,他家的房子就被国民党军队烧毁,只剩下厨房边的一段宽约2米、高不到3米的残墙。新中国成立后,乡亲们多次建议张鼎丞重建故居,张鼎丞和子女一直都没有同意。直到今天,张鼎丞的故居遗留一段历经百年沧桑,但仍巍然屹立的残墙。一段残墙,吸引了无数后人瞻仰,这段残墙是张鼎丞同志“永远做人民最好的勤务员”的一座丰碑。
讲解员给队员讲解张鼎丞同志的事迹
讲解员给队员讲解张鼎丞同志的事迹
师生瞻仰张鼎丞故居
张鼎丞故居简介
04
红色金砂小镇
离开张鼎丞故居,实践团来到金谷寺。永定区金砂乡的“金谷寺”具有光荣和悠久的革命历史。金谷寺是“永定暴动”主要策源地,在这里实践团了解关于威震八闽的“永定暴动”的概况和“永定暴动”的重大历史意义。“永定暴动”后,福建省第一个工农红军营在这里成立,溪南区首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并建立福建省第一个区级红色政权溪南区苏维埃政府,首创“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分配,抽多补少”的溪南土改分田成功经验并在中央苏区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全面推广。经过不断实践总结,最终形成完善的“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按人口平分”的中央苏区土地分配政策。永定县溪南区苏维埃政府裁判处是我竞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红色审判机构,也是当代人民法院的前身。
党史学习实践团来到金谷寺
永定暴动遗址
讲解员讲解永定暴动的故事
今日永定之行获益颇多,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信仰是精神之钙,理想之光,力量之源。土木工程学院党史学习实践团全体师生纷纷表示,实地学习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感,深刻体会到了信仰是永定苏区23年红旗不倒的力量源泉,再一次感受到了革命事业之不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闽西先烈用鲜血与生命写就了壮丽华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实践团将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持为人民谋福利的初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提升政治觉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培养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